生產現場急救,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和工作場所發生的各種意外傷害事故、急性中毒、外傷和突發危重傷病員等情況,沒有醫務人員時,為了防止病情惡化,減少病人痛苦和預防休克等所應采取的初步緊急救護措施,又稱院前急救。
生產現場急救總的任務是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術,最大限度地減少傷病員的痛苦,降低致殘率,減少死亡率,為醫院搶救打好基礎?,F場急救應遵循的原則有:
1、先復后固的原則
遇有心跳、呼吸驟停又有骨折者,應首先用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技術使心、肺、腦復蘇,直至心跳呼吸恢復后,再進行骨折固定。
2、先止后包的原則
遇有大出血又有創口者時,首先立即用指壓、止血帶或藥物等方法止血,接著再消毒,并對創口進行包扎。
3、先重后輕的原則
指遇有垂危的和較輕的傷病員時,應優先搶救危重者,后搶教較輕的傷病員。
4、先救后運的原則
發現傷病員時,應先救后送。在送傷病員到醫院途中,不要停頓搶救措施,繼續觀察病、傷變化,少顛簸,注意保暖,平安抵達最近醫院。
5、急救與呼救并重的原則
在遇有成批傷病員、現場還有其他參與急救的人員時,要緊張而鎮定地分工合作,急救和呼救可同時進行,以較快地爭取救援。
6、搬運與急救一致性的原則
在運送危重傷病員時,應與急救工作步驟一致,爭取時間,在途中應繼續進行搶救工作,減少傷病員不應有的痛苦和死亡,安全到達目的地。